魚苗種類加州鱸魚苗
魚苗品種優鱸一號
規格水花、寸苗
可售賣地全國
水域淡水
成活率99%
品種加州鱸魚苗
動物種類魚類
用途魚苗
生長方式人工培育
體重0.1
等級一級
種苗成活率99%
苗高1月8日
適宜種植地區全國
包裝方式散裝
儲存方式常溫
放養密度3000-5000尾/畝
生活層次中層
鱸魚苗養殖飼養:
餌料投喂:前期,*投喂餌料,只需每隔兩天在下午4點沿池邊四周投喂豆漿一次,以保持池水一定的肥度,提供足夠的浮游生物。10天后應及時觀察水中浮游生物量及魚苗攝食情況,此時,若魚苗沿塘邊游走,需撈取浮游生物來投喂。待魚苗體長至3cm時,開始轉入馴化階段,投喂紅蟲與魚肉糜的混合物,投餌時先用木棒等工具拍打水面,引起苗種的注意,前來覓食,以形成條件反射,每天平均馴食8小時,待花鱸個體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后,逐步馴化至**投喂,日投喂量為魚體體重的10%。待魚生長至6cm左右時,對大口黑鱸進行一次拉網分篩、分級飼養,本試驗分兩級,4~6厘米大口黑鱸仍留置原池塘,此時,放養密度為1萬尾/畝,7~8厘米大口黑鱸被移置另一池塘,放養密度為1.5萬尾/畝。此時,小規格池塘**投喂冰鮮蝦料,但投喂量增至魚體重的12%,以便加快生長速度。

適應性
寶石鱸生存水溫13℃~38 ℃ ,適宜的溫度范圍為20℃~28 ℃,佳生長水溫為21℃~25℃,水溫降至17~18℃時攝食強度減弱,**15℃時行動遲緩或靜止于水的中下層。幼魚及咸魚可投飼不同粒徑的顆粒餌料,投餌量根據水溫、魚體重量及魚攝食情況而定。寶石鱸對溶氧要求不高,自然水域要求溶氧在2.5毫克/升以上,溶氧在3.0毫克/升以上時可正常生長。工廠化集約式養殖要求在3.5毫克/升以上。
在pH值5.5~8.5范圍內均可正常生長。偏堿性水體適宜其生長,適pH值范圍為7.0~8.5,可耐受范圍為6.0~9.0。
該魚早是由海水魚演化而來,能夠適應較高的鹽度。苗種可直接放人鹽度值為16的水體中,可馴化適應鹽度25的水體,鹽度在20以下水體不影響其正常生長。

1、親魚培育:收獲成魚時挑選體質好、個體大、無損傷、無病害的加州鱸魚作后備親魚,專池培育,每畝放養300~400尾,培育期間餌料以小魚、小蝦為主,每日投喂量約為體重的3~5%。
2、建產卵池:繁殖季節到來之前要根據生產規模準備好產卵池,產卵池以沙質底斜坡邊的土池比較理想,面積以1~2畝為宜,四周堆放些石塊、磚頭,池中種些水草以備親魚產卵前筑巢。
3、人工催產:親魚按個體大小1:1配對催產,可用鯉魚腦垂體每公斤雌親魚5~6毫克,次劑量為15%,隔12~14小時余量,雄親魚在雌魚*二次時一次2毫克。
4、產卵時間:加州鱸魚催產效應時間較長,水溫22~26℃時后18~30小時才能產卵,而且多次產卵類型,在一個產卵池中可連續1~2天見到親魚產卵,第三天才完成產卵。
5、孵化方法:加州鱸魚卵在水溫20~22℃時孵化時間31~33小時,水溫17~19℃時52小時才能孵出魚苗,人工孵化采用水泥池加微流水或用網箱在水質清新高溶氧池中進行靜水孵化的較好。

1、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
【】多發生于池塘面積小、水位淺、養殖密度高、水體有機質多或水質過于清瘦的水體,在連續陰雨天氣時*易發生,鏡檢可見大量蟲體寄生于魚體體表和鰓部。
【防治】定期全塘潑灑纖蟲滅,時天三效底改250克/畝+立克凈33毫升/畝全池潑灑,第二天漁豐碘500毫升/畝或復合碘66毫升/畝全池潑灑消毒。
2、錨頭鳋病
【】蟲體寄生于背鰭、腹鰭、尾鰭基部及體表,肉眼可見蟲體部分在寄主體外,寄生部位一般有現象,魚體消瘦,食欲減退。
【防治】每畝水面水深1米用蟲鳋凈25~35毫升,如有復發重復使用一次即可殺滅水體中的錨頭鳋。
3、鱸魚潰瘍病
【】病魚體側、尾柄、腹部、頭部、鰭條基部有大小不一的病灶,病灶處鱗片脫落、發炎,表皮、真皮全部腐爛脫落露出充血的肌肉。
【防治】外用氯制劑消毒或碘凈500毫升/畝全池潑灑消毒,每日一次,連用2~3次,同時每1千克魚體重內服漁氟康0.15克+泰利維0.2克,連續5~7天。
4、加州鱸腸炎病
【】病魚魚體發黑、消瘦,腸壁充血發紅,嚴重者腹部腫脹,紅腫**,有黏液流出,常離群游或靜棲于底部,食欲明顯減退。
【防治】投喂的飼料要新鮮、,可在飼料中添加大蒜素粉或土制成藥餌進行投喂,連續投喂3~5天。
5、水霉病
【】病魚體表傷口似附著一團團灰白色絮狀物,魚體十分虛弱無力,漂浮水面,每年冬季和春季流行,常在潰瘍病的病灶中繼發感染,引起大量。
【防治】除去池底過多的淤泥,并用200ppm生石灰或20ppm漂清塘消毒,全池潑灑畝畝安100毫升/畝,內服抗藥(如漁氟康、磺胺類等)以防感染。
http://www.sxxybwj.com